红辉小说馆>历史>燕歌行之凌波词 > 第213章 只有战争才能让文明统一【上部完】
    正定十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,然而有一件,不得不提,那就是萨珊教前任大祭司苏赫巴被处凌迟。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,一时间朝野震惊。

    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民,对神教祭祀加刑,更是骇人听闻。

    六月初二这天,元济寺的佛像面容悲戚,双目流泪,将佛像金身都浸湿,棠州万人空巷前去观看。有僧人用干净的绵布擦拭,不一会儿布又湿透,更换其他布,马上又湿透,就这样连续三天才停止。

    萨珊教相信,凡是国家有吉凶大事,都会先有预兆出现。北燕震惊惶恐,皆窃窃私语今年杀伐过重,朝廷不得不禁止百姓去观看,百官又跪在神武门外请求圣上饶恕苏赫巴。

    自四月十五日后,圣上再未像元妃升天之时那样精神恍惚,悲痛欲绝,白日照常理政,只是夜夜宿在众妙塔。

    行刑日在六月初五,阴沉沉欲雨,不是个好天气。

    谢宥一随达兰台坐在监刑台,午时三刻,苏赫巴准时被带到。

    大周流传下来各种残酷的刑罚中,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。

    凌迟,原来写作陵迟,本意指山丘缓延的斜坡。古书有云,三尺之岸,而虚车不能登也。百仞之山,任负车登焉。何则?陵迟故也。意思是指,三尺高的陡坎,车子便拉不上去,但百仞高的大山因为有平缓的斜坡,车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顶。

    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,仅取它的缓慢之义,即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。

    而体现这种慢的意图,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,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,才剖腹断首,使犯人毕命。所谓千刀万剐,指的就是凌迟。

    大周至今也不过三人被凌迟处死,苏赫巴是第四个。

    刑场上,苏赫巴仰天凄惨的大喊,“大燕亡矣,大燕亡矣!”

    这话说的在场众人惊骇,忙用布塞住他的嘴巴,达兰台匆匆扔了令签,“行刑!”

    苏赫巴勾结小许妃,用相思引蛊虫残害元妃,罪不可恕。

    燕文帝确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,即每起死刑案件要复奏三次,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罪犯是否最终处以死刑。对于处死苏赫巴,燕明帝看都未看奏折,直接下令,凌迟。

    元恪在勤政殿冷笑道,“苏赫巴让朕有多痛,朕便让他也尝尝其中滋味。”

    他痛的夜夜钻心噬骨,又怎么能放过那些伤害碧落的人?

    得知萧碧落升天,谢宥一不能相信,等赶到宫中,宫门已升起白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