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辉小说馆>仙侠>风水申村 > 第二十五章
    早在5000年前,传说尧舜时代,申村便是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,归邰氏氏族。邰氏女儿姜嫄,作了轩辕黄帝曾孙帝喾的正妃。其儿子弃,也叫后稷,即后来的弃帝。因弃帝“教民稼穑”有功,被帝舜擢拔为主管农业的官员——后稷。

    弃的出生地,即如今的武镇后稷村,因受封为官,此地又被帝舜封为邰国。更为感激弃,帝舜又赐弃姓为姬,乃为周族始祖。有周天子之后,权高位重,设九洲、置九鼎、统九地,成华夏。传至商朝后期,周文王建都丰邑,邰地仍属周的领地。

    申村,正处在当年邰地的中心位置。

    关中平原,因承载过十三朝古都而出名。而申村,却以许多似山非山,实则为陵的地形特点而出名,更基于姜嫄的故乡、弃帝建功立业后以功而成就了帝的历史史实。因此,自古以来,这里的人们,位高而足显,从骨子里也会生出一种特有的说话方式、方法,产生了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方言。直到大唐时期,这里的语言则成为九洲大地的官方语言。但,这里人说话时,因刚正腔圆,气势很宏大,一但话出了口,却极象骂人。虽笑了脸,说着话,却或亲或愤地,中间夹带了许多方言妙语,也富含了一些脏话粗话,因而在传承方面出了一点问题。

    申村和关中平原上其他地方一样,因到处埋着历朝的这个或那个皇帝,地脉中便透射出许许多多有名的,也有很多没名的人和事。无论地域大小,也无论身份贵贱高低,大凡生活在关中平原上的每个名人或每件事,终有它合理的原委存在。一种好奇,加上那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,申村人总想弄清申村,比如申村之所以叫申村的由来,却说法不一,便探求不断。

    申村是关中平原上一块并不太大的地方,格局上虽不显眼,却因后稷而出了名。

    然而,许多人只知道这里有个后稷,因教稼有功,被帝舜所封,因此出名。但并不知道,后稷便是尧、舜之后,有名的治水能臣禹传位于其的弃。而且,是周人的始祖,姬姓人氏的鼻祖。大凡王姓之人,与其他吴、刘之姓一样,都为姬人后代。也与如今吴、刘之姓相同,王并不为姓,实则为氏,名符其实,便是姬王氏。

    在申村这块大地上,有更多的人不知道,离申村不到八里地的地方,曾是炎帝的出生地。即武镇南不到两公里地,如今是不太出名的小华山。也有人只知道这小华山上有座庙宇,却很少有人知道便是为纪念炎帝所建造。建在小华山上的庙宇,面积不大,交通不便,规划过简,始终给人有种小气十足的感觉。毕竟是民族的祖先,只是供在了小华山的半坡上,没有多少重视的成分,让外来的人们感到有点寒心。

    最为寒心的,在离申村不远的武镇上,同样出生了一位皇帝,却被别省人抢了去,硬生生地说这位皇帝出生于他们那里。是道理还是似道理,是为名还是只为利。不想说些什么,只想以事实为据,万不可篡改历史。

    正是唐王李世民,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(公元599年1月23日)生于此地。

    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,在武镇有一别宅。这别宅东临漆水,西辅香山,依寺建塔,风景秀丽。太宗世民登基后,在长安做了皇帝,为报其母(太穆皇后)恩,舍宅为寺,名曰:“报本”。由释家住持、掌管。

    唐文宗大和元年(827),寺内建浮屠(即寺塔),因寺名“报本”,故取名“报本寺塔”。后焚于战乱,于宋仁宗宝元二年(1039年)前重修,建了个七层高的楼阁式砖塔。这塔高39.66米,七级八面,每层辟四门洞,真假相间,变化有序,整个塔势挺拔俊秀。

    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,嬉戏于塔顶周围,也称“胡燕朝塔”,有人也称百燕朝塔。

    这塔也怪,于明嘉定三十四年(公元1556),因华山地震波及裂缝,后竟然自行复原如初。1950年代初,尚有东正门、山门殿、利司佛殿等数座佛殿,释迦牟尼涅粲睡佛横卧于塔西整个三间大殿。后来,只因世事变化,多有所毁,如今光秃秃地只余了个独塔。

    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塔体再次倾斜,后因连年阴雨,塔顶偏离塔心2.78米,却不倒,被当地人堪称日怪之事。1994年7月26日进行大落架重修,1998年4月28日封顶竣工。于1957年已经成为SX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   1987年,发掘百燕朝塔的塔下地宫文物时,曾震惊国内外。有地宫,地宫正中置一石雕彩绘须弥莲花座,石座上搁置一汉白玉雕成的彩绘外套,套内有银椁,银椁之内有金棺,金棺之内有葫芦形玻璃瓶,瓶内装有舍利子。围绕须弥莲花座周围存放有11面铜镜和数十枚铜钱。

    这次,共出土文物100余件,有石雕彩绘须弥莲花座、金棺、银椁、盝顶银函、金双鸾五辨银碗、汉白玉彩绘石椁、豹斑玉筒、白瓷净水瓶、葫芦形琉璃瓶、竹节瓷瓶、八棱形瓶、舍利子(41枚共重26.7克),银方盒(重394.5克),一对银镯(64克),六块水晶石、十一面铜镜和数十枚铜钱等,在国内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。

    现今,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,旅游业的兴旺,这地才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,被列为武镇八景之一。于是,大兴土木,尽量给以还原。

    关于李世民,还有这报本寺塔,不得不多说几句。当了皇帝不久,也就是30多岁的李世民,突然间有一天不见了,搞得朝庭上下乱乱哄哄,人心惶惶。